热点资讯
  • 校园寻果记丨不必远行寻秋,宝职的枝头自有答案
  • 富时A50期指连续夜盘收跌0.32%,报13881点
  • 生成超1000万份志愿报告,夸克实现国内最大规模深度研究应用
新闻动态

泽连斯基为何横竖都是死?是地缘政治的必然,也是历史规律的再现

发布日期:2025-04-13 14:09    点击次数:134

乌克兰的“绝不妥协”立场到底能带来什么实际效果?《永不接受》这本书里提到的这种强硬态度,在现实政治中真的行得通吗?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光靠嘴硬恐怕解决不了问题。俄罗斯那边可不会因为乌克兰说“不接受”就改变自己的做法。乌克兰政府要是真想保护国家利益,恐怕得拿出更实际的对策来,光靠喊口号肯定是不够的。现在这种情况,乌克兰需要的是既能维护主权,又能让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早在1938年的捷克和1919年的旧中国,这个结局就已经注定了。看看当年慕尼黑那场谈判,再看看现在美俄之间的博弈,历史总是不断重演。泽连斯基再怎么努力挣扎,最后恐怕还是难逃一死。

这事儿到底是为啥呢?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一、乌克兰是慕尼黑绥靖剧本2.0】

比起以前的北洋政府和捷克政府,乌克兰的处境更惨。人家北洋政府的外交官至少还能公开表态"拒绝签字",捷克政府好歹也能装模作样地露个脸。可到了泽连斯基这儿,连普京和特朗普开会的门都进不去,更别说参与谈判了。

1938年9月,英法德意这几个国家凑一块儿签了个《慕尼黑协定》,直接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送给了纳粹德国。那时候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还装模作样地说什么这是“一代人的和平”,结果连一年都不到,德国就翻脸不认账,把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给吞了。这么一来,整个欧洲差点儿全落在纳粹手里。

说白了,“绥靖”这套把戏就是挖了个大坑。表面上装得挺和气,实际上就是在玩“谁拳头大谁说了算”那套。这招说白了就是拖延时间,等你放松警惕了,人家早就占尽先机了。这种策略说白了就是打着和平的幌子,背地里干着欺软怕硬的勾当。

历史告诉我们,牺牲妥协来争取战略准备期是个老套路。《一战》和《二战》都用无数生命验证了这个道理。如今到了21世纪,这套老把戏很可能再次被那些强国大佬们搬出来用。原因很简单,现成的"软柿子"就摆在眼前,他们怎么可能不捏呢?

2025年刚开始,俄乌战事就陷入胶着状态,这时候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突然抛出一个方案:用停火来换取解除制裁,还让乌克兰必须接受顿巴斯地区现在的局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193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的情况跟现在有啥区别吗?

从基辅到慕尼黑,小国不仅在外交上毫无话语权,连讨价还价的资本都少得可怜。这些国家就像手里没牌可出的玩家,在国际政治的牌桌上只能干瞪眼。不管是谈判还是对抗,它们都处于绝对劣势,连最基本的博弈资格都没有。

乌克兰的情况真挺惨的,它既没有俄罗斯那么重要的地理位置,军事实力也比不上人家。这种明显的差距,简直就是在跟其他国家说:这还用选吗?明显俄罗斯更有优势啊。

【二、李承晚等从未上过谈判桌】

说起捷克这个国家的悠久历史,连大韩民国的开国元勋李承晚都能给你讲上几句。这位《大韩民国》的缔造者,对捷克的历史发展可是门儿清。要论起历史渊源,李承晚可是个能说会道的主儿。

1948年那会儿,李承晚在美利坚撑腰的情况下,把大韩民国给整起来了。

《独立运动家》这名号听着挺响亮,其实他就是个提线木偶,背后的操纵者就是麦克阿瑟。韩国的独立哪是他和老百姓拼命换来的啊,分明是美国送给他的一份大礼,让他有机会在台上耍威风。这么一来,他摇身一变成了韩国总统,顺便还当了美国的小跟班。

李承晚一上台就开始大搞权力斗争,用各种血腥手段打压对手。他这么干确实暂时把反对派的声音压下去了,但同时也给1960年的4月革命埋下了雷。结果现在韩国还是得看美国脸色行事,这事儿一直影响到现在。

乌克兰又出现了似曾相识的局面:2019年泽连斯基以73%的高票当选总统,可到了2025年,他的支持率已经掉到了40%以下。反对派一直在批评他“把国家主权卖给北约”,搞得现在俄乌冲突这档子事,还是得看美国的脸色才能找到出路。

1987年韩国总算完成了民主化转型,可李承晚那套搞法的影响还真不小。最明显的就是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彻底定型了,再加上亲美路线成了青瓦台的政治标配,想改都改不了。

就算俄乌战争告一段落,乌克兰的重建工作也肯定会被西方资本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需求牵制。这一点从2月18日的媒体报道就能看出来:在特朗普和他的政府官员对乌克兰局势发表最新看法后,北约那边立刻改了口风,把之前一直用的“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这种说法,换成了不带立场的“乌克兰冲突”。

【三、泽连斯基是弱国领导人的代表】

实力弱小的国家,其领导人的下场通常都很惨。就拿捷克斯洛伐克来说,总统贝奈斯最后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像韩国的李承晚,最后只能跑到国外避难。还有咱们的末代皇帝溥仪,一辈子东躲西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这些例子都说明,国家不够强大,领导人就难有好下场。

泽连斯基能有什么好下场吗?乌克兰真能摇身一变成为超级大国?别开玩笑了,这压根儿就是不可能的事儿。看看现在的局面,明摆着不会有这种奇迹发生。

泽连斯基就算喊破嗓子说“我不同意”也没啥意义,他连谈判桌的边都没摸到。这种情况下,炮灰的命运会咋样?这不难想象吧。

他要是硬撑着让乌克兰继续打下去,搞不好这儿就成了大国博弈的角斗场,谁管他是死是疯;要是选择妥协吧,恐怕《明斯克协议》那套戏码又得上演,俄罗斯肯定直接杀过来收拾这个"不听话的家伙";就算美西方突然发善心当和事佬,真把战火给平息了,乌克兰也逃不掉"后李承晚"那个坑——西方资本插手重建新政府,泽连斯基就成个没实权的政治摆设。说白了,不管怎么选,最后都是一个"死"字等着他。

你瞧,不管是德国慕尼黑的会议室,还是韩国首尔的青瓦台,那些小国领导人的处境真是够呛。他们能做的选择,说白了就是被几个大国争来斗去的时候,夹在中间的那点缝儿里找机会。说白了,这些领导人的决策空间,根本就被大国之间的较量给限制得死死的。

泽连斯基现在的处境,说白了就是地缘政治逃不开的宿命,也是历史老套路的重演。这就像《三国演义》里那些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想独善其身哪有那么容易。说到底,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很难置身事外,历史上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2025年2月,美俄两国又坐到了谈判桌前。乌克兰的未来其实早就被定好了价码,这局面可不是光靠“泽连斯基们”就能改变的。说白了,这就是那些被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家逃不掉的命运,大家都一样,谁也躲不开。

泽连斯基公开表态,明确拒绝签署任何协议,同时表示可以考虑辞职。不过他提出了两个关键条件,必须得到满足。《国际金融报》在2025年2月24日8点51分报道了这一消息。

#百家说史#



上一篇:我国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服务
下一篇:请注意!未来2小时,重庆这些地方将有雷雨大风、冰雹